成县县委 成县人大 成县政协 成县纪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 1
  • 2
  • 3
 
  旅游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概况  

一、旅游资源概况

成县位于徽成盆地中心地带,幅员面积1780平方公里,辖13镇、9乡,共26万余人,年均气温12℃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四季分明,水秀山青,历史上即有“陇右江南”、“陇南粮仓”之称誉。成县自古即是东扼汉中、南下巴蜀的交通要冲。境内有干线公路113公里,城区中心北距丝绸之路重镇天水市120公里,东距宝成铁路徽县站90公里,西北离省会兰州480公里,东北离故都西安市460公里;尤其自2002年国道316线、省道江武公路全面建成通车以来,更使我县处于兰州—天水—九寨沟这个“大九寨”旅游经济圈的黄金旅游中转站位置上,大办旅游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成县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08个对外开放县之一,又是亚洲第二大铅锌矿带——西成铅锌矿基地。近年来,随着全县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第27位,全区首位。到2004年,全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3.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4元。社会储蓄余额高达10亿元。这一切均构成了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成县不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先进的通讯设施,发达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还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以闻名海内外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狭颂》为主体的文化风景区,孤峰高耸、翠色如黛的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号称“海内第一家”的杜公祠为主体的文化风景区,被誉为“孤品”的国之瑰宝“宋吴挺碑”和专家称之为“活化石”的甸山白皮松保护区等,均是全区、全省乃止全国都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除此而外还有五仙山、泥功山、凤凰山、飞龙峡、浪沟峡、磨坝狭、金莲洞、香水洞、八仙洞、泰山庙、广化寺、大云寺等100余处具有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古迹众多,而且景点集中、易于开发,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宝贵旅游资源,为我县大力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近年来旅游产业开发与建设情况

自2002年开始,县委、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把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放到了全县后续财源建设和培育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2003年以来,县委、政府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把我县城市建设作为构建旅游产业发育的平台,并将城市的未来发展格局定位为“陇东南文化生态型明星旅游城市”,这是对“旅游强县”战略的深入化和具体化,从而把成州旅游推向了快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为了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地方特色,开拓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县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以干克难,奋力拼博,团结创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成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的编制评审,围绕西狭、鸡峰山和杜公祠三大景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累计投资达1800多万元。同时,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旅游纪念品、书画作品、石刻砚台等30多个品种3000多件;培训景点解说员3期共100余人;组建旅游综合服务企业3家;举办大型旅游节会(“西狭颂”文化旅游节)2届;申办省级旅游定点接待单位7家;申报“3星”级宾馆一家,新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宾馆饭店5家;编辑出版了大型旅游风光画册《崛起的成州》3000多册;拍摄、刻录完成了成州风光旅游光盘《陇上小江南——成州之旅》5000张;印制宣传折页30000余份;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全国联网旅游网站;创办并培育农家乐特色旅游服务网点64家;同省内外各大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40余份。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2万余人(次),创旅游收入达3100余万元。其中:接待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外游人180余人(次),接待兰州、天水、汉中、陕西等周边省市县游客约4万余人(次),农家乐接待约17万余人(次),初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2001年12月,成县外事旅游局成立。(二)2002年3月,成州旅行社成立。(三)2002年6月,成州旅游产业开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四)2003年8月,甸山风景区旅游协会成立。(五)2003年9月,《成县旅游业开发总体规化》、《成县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省上的评审认定。(六)2003年9月开始,我县按照规划设计,通过发动社会投资投劳、吸引民间闲散资金、政府全面扶助和争取上级支持等多种办法,多个渠道筹措资金,大规模开展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依据《规划》和《可研》,新修西狭景区旅游公路3km、水、电、通讯设施,景区步道和景区内的碑亭,仿古栈道,仿古磨坊,仿汉阙门、展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曲桥、步道、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和建设,并连通了西狭东、西景观带,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西狭颂摩崖石刻为核心,集奇山异水、书法、绘画、镌刻艺术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群。同时,修通硬化了鸡峰山风景区入园公路20km、景区人行步道、加固加修了十多处防护栏,建成了亭台、楼阁、竹林长廊、鸡山、茶坊及猴园等景观(点);修建完成了杜公祠景区仿古牌坊、人行步道、碑廊云墙及八角重檐亭,重建了杜诗碑林、杜甫汉白玉石雕像、游客接待室、杜诗陈列馆及杜公茶坊等。进一步加快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扩大了游乐空间,充实了游乐项目,有力地提升了景区档次,增强了景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七)

第三,理顺运行机制,强化管理措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自前年成立外事旅游局以来,为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依据当前我县旅游企业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又于2002年先后成立了“西狭颂风景区管理处”和“杜公祠风景区管理处”和“甸山风景区旅游协会”,各管理处和协会直接隶属县外事旅游局统一管理。同时先后制定出台了《成县旅游管理暂行办法》、《西狭颂景区管理规定》、《杜公祠景区管理规定》和《导游员管理暂行办法》、《成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符合我县旅游产业开发实际的政策措施,统一印制了规范、精美的景区邮资门票,加大了对各旅游定点接待单位的行业指导力度,并对导游员实行严格的记分卡管理制度。同时,在每年的旅游黄金周前夕,均要深入开展“旅游质量与安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理顺了行业管理的运行机制。

管理制度及各类政策措施的出台、景区门票的统一印制和对旅游企业的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树立了我县旅游服务的良好形象,保证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强化推介宣传,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成州旅游形象。

为了扩大我县影响,打响成州旅游品牌,全面塑造大旅游的成州形象,我们把宣传促销和强力推介作为县域旅游开发的催化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促销推介。一是利用现代新闻媒体推介。为了提高我县旅游资源的品位,县委、政府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农业频道,香港凤凰卫视,省电视台经济频道、公共频道及“时尚旅游”栏目组,兰州市有线电视台、省电视台《甘肃旅游》、省电台“美丽甘肃”等栏目拍摄组,对我县各大景区和旅游资源进行了采编拍摄,并刻录成光盘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多次播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有力地提升了我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二是利用图片资料推介。除了在《甘肃日报》、《西部论丛》、《西部发展报》及《陇南报》等大型报刊杂志上连篇介绍我县旅游资源的情况外,还相继印发了《成州风光》折页、挂历及《鸡峰山森林公园》,《成州旅游指南》。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编写了《成州文化旅游丛书》第一辑12册、《崛起的成州》大型风光画册等旅游宣传图书,设计印制了《成县旅游交通图》,并在各大宾馆设置了大型宣传牌及旅游导游图,全方位介绍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和招商情况。三是利用节会推介。自2004年4月以来,我县先后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好的《西狭颂》文化旅游节。同时,以“节会”为契机,又成功举办了“矿业杯·陇南风情风光摄影大赛”和“联通杯·陇南风光摄影大赛”,并举行了盛大的旅游开发项目推介会和旅游新闻发布会。节会期间,邀请了香港凤凰卫视等8大新闻媒体及省内外40余家旅行社、旅游企业对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优惠政策及餐饮住宿、风土人情、城市新貌等做了全方位的深度报道和规模宣传。除此之外,旅游、林业等相关单位还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在兰洽会、天水伏羲文化节、兰州黄河啤酒节、甘肃省旅游新闻发布会等大型节会上,不失时机地宣传推介成州旅游品牌。四是风采展示推介。为了加大对广大市民的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由成州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和成州旅行社组织的30余名景点解说员,先后多次在县城繁华地段及城区主干道上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导游员风采展示活动。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近两年来每年春节期间还组织了多达百人的大型社火队,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周活动,向全县市民详细介绍我县大办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及相关旅游服务常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市民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树立。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努力营造了“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较好地提高了我县景区资源的知名度,打响了成州旅游文化的品牌。

第五,借鉴成功经验,培育农村旅游,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2002年年底以来,为进一步培育农村旅游,加快对特色产业的开发进程,在经过数十次省内外的奔波考察后,吸收它人长处,结合我县实际,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我们先后在城郊成功创办和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服务示范网点两处,充分体现了“游在农家,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的特色优势,在两处示范点的正确带动和效益引导下,我县充分利用陇南撤地设市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市有关领导关于我县农家乐“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指导要求,全县“农家乐”特色旅游服务点目前已辐射发展到城关镇、支旗镇、店村镇、红川镇、大坪乡等多个乡镇近60余户,有汉、回、藏、蒙等多种民族风格,现经旅游局批准正式挂牌、授星的就有40户之多,其中:四星级5户,三星级7户,二星级等约18户,每户社会反映良好,经济效益稳定,初步形成了我县农家乐特色旅游的规模化服务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管理,由县旅游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联合制定了《成县农家乐标准》,同时,旅游部门先后拟定出台了成县“农家乐”旅游网点建设标准、卫生标准、发展办法和“农家乐”旅游服务“十要”、“十不要”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由于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我县“农家乐”自创建以来,每户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农户的月综合收入平均可达4000元以上,个别经营有方的,月收入已逾10000元。据统计,至今年初,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仅农家乐就接待海内外游客17万余人(次),创旅游收入高达600万元;接待天水、定西等周边兄弟县、市的观摩考察团30多个。成为我县培育特色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六,加快产品开发、出台优惠政策、完善行业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县委、政府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组织有关人员,在多次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指导成州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先后开发出民间传统泥雕泥塑工艺品、成州书画作品、地方土特产纪念品等约30余种3000多件,并在各景点设立销售窗口。泥雕泥塑、书画作品、民间手工制品、美术工艺作品、书画作品及成州酒系列等序列化、多样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力地提高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结合当前开发现状,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把我县旅游产业做活、做大,仅依赖包装景点和开发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于年初从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规划建设、运行机构、资金配置、人才引进和促销宣传等方面充分论证后,出台了《成县旅游产业开发优惠政策及实施办法》,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你发财、我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政策,从土地、财税、行政收费、门票优惠、奖励措施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和优惠条件,并且对申办定点接待单位、申报星级宾馆、办理旅游车辆等业务放宽政策。目前,全县已拥有省级旅游定点接待单位7家、县级旅游定点单位(联谊宾馆饭店)5家,床位2600多张,旅游专线车(旺季)14辆、公交车及旅游出租车180多辆,初步形成了“吃、往、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第七,引入竞争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的队伍。

引入竞争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是我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的重中之中,旅游开发,“人才”是关键,旅游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县在旅游开发用人机制上,一方面严把关口,大胆创新,即凡是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有高度工作责任性的从业人员,不论学历高低,只要肯“干”,县委、政府对此一律放宽准入政策,树立“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科学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自2002年6月起至今,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我县旅游部门会同陇南农校、职业中专、陇南师专等地方高校,在全县共举办各类旅游业务培训班(含导游培训、酒店管理培训及农家乐服务培训等)6期,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各类旅游行业工作人员300余名,部分优秀学员已上岗工作,并成为我县旅游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

有了300余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旅游从业人员,有了从各部门、各系统选调的专业人才,才有了我县旅游工作中的一支高素质部队,以此为依托,才能真正把我县的旅游产业做活、做大、做优、做强。

回顾我县近两年的旅游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兄弟县市的旅游业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足。如旅游景点由资源向产品的转化速度明显缓慢,景区知名度尚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开发经费相当短缺,旅游经营的短期行为较多、游娱设施比较单一且不够完善、还缺乏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氛围等等。

二、今后我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

(一)            奋斗目标

从现在开始,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8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中一个颇具活力的增长点;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把成县建设成为一个交通相对便捷、产业体系完备、特色相对突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西部旅游强县和甘肃省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全县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二)            基本思路

举全县之力,利用资源优势,实施“政府主导、品牌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凸现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间宗教、民俗风情四大特色,开发自然景观、水上游乐、农家休闲、避暑度假、登山探险、文化交流六大旅游项目,培育以实体经营为主的旅游企业和以旅游商品开发为支撑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后续财源建设发展格局,实现“旅游强县”奋斗目标。

(三)            工作措施

根据成县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现状、特色及总体目标,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重实施以下工作措施:

1、继续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进一步放宽政策优惠。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其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必然决定了必须以政府宏观主导和科学的总体规划为前提,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使各项政策优惠积极地向旅游产业倾斜,补充和完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旅游资源,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的管理制度,合理开发、科学管理,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以加大招商引资建设力度。

2、基础建设先行,开发突出重点,力塑精品景点。

对旅游公路、景区步道、水电通讯、环卫绿化、接待设施、景区游乐项目等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餐饮业、娱乐业、文化市场及旅游产品市场等统一规划,先行建设,优先发展。近期内着重对《西狭颂》、鸡峰山、杜公祠等重点景区加强建设,特别要着力塑造《西狭颂》等成县旅游业的精品景点,充分发挥其区位与资源优势,打响成州文化生态旅游的品牌。

3、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

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着眼于资源保护为先,持续、协调地发展旅游产业。一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严格划定保护区、游览区和服务区三大旅游功能区,并制定不同的管理、保护方案。二是按照旅游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征,严格划定保护级别,将旅游区划分为绝对保护区(如汉代《西狭颂》摩崖),重点保护区(如宋代《吴挺碑》)和生态资源保护区(如甸山白皮松、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建设方案,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旅游消费增长极。

大力开发以书画收藏、摄影展览、民间工艺、花卉盆景及成州系列酒等为主的地方风情旅游纪念品,开发环保型纯天然的土特产品及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如民间吉祥物、雄龙保建品、竹篮寨泥娃娃等,培育旅游消费增长极,以增加旅游产业收入。

5、优化软环境,使之与旅游产业开发相配套。

旅游软环境涉及到旅游产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社会文明开放程度等。具体包括投资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政策扶持,旅游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有序竞争,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全社会文明开放意识的提高等。我县旅游业开发起步较晚,所以,要加强旅游软环境的建设。

6、完善服务设施,全力对外促销,树造旅游精品。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工作,我们将切实发挥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窗口”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景区、城区及景区外围的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积极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充实游乐项目,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旅游产业新风貌,通过全力促销,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树造甘肃旅游精品。
 

  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成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成县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cxzfxxzx@163.com  联系电话:0939-3221486